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前夕,习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
2017年,教育部启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首批认定的201个教师团队来自全国200所高校,覆盖各学科门类和东中西各省份。其中,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教师团队凭借在运动科学领域教学与科研的累累硕果,成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之一。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教师团队共有17名成员,在运动健康科学领域深耕不止,在科技服务奥运、青少年体育素养、体育健康促进、国家检测上海实验室(筹)建设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21年9月14日,国家检测上海实验室(筹)获批成为WADA候选实验室。这标志着上海体育学院筹建的上海实验室建设发展步入新阶段。经过多年努力,检测实验室终于落地发芽。在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国务院批准欧宝电竞,国家检测上海实验室(筹)已经在东京奥运会期间承担了重任,团队为中国体育科学走向世界打下了重要基础。
早在2017年,陈佩杰教授得到国际奥委会提名并由国际反机构(WADA,WorldAnti-DopingAgency)执委会批准担任国际独立检测授权机构(ITA,IndependentTestingAuthority)董事会独立执委,成为国际体育领域执行检测最高机构的5名成员之一。
团队教师用自己在教学科研岗位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尊崇和广泛好评。团队骨干成员刘宇教授继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后获评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团队负责人陈佩杰教授荣获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学科学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团队骨干成员周成林教授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团队的努力使上海体育学院成为全国体育类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示范标杆,学校成为全国体育类高校中唯一一所拥有2位长江学者的高校。
团队致力于推动“体育学-医学结合”、“体育学-教育学结合”、“体育学-工学结合”等协同创新,十八大以来,团队共计承担了近4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教育部教育综改重大项目等;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运动健康科学教学团队积极响应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聚焦“健康”这一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通过体医结合、康(医)体融合,探索非医疗健康干预,为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发表于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的“Exercise as a prescription for patients with various diseases”一文紧紧围绕“人民健康”这一主题,总结了26种人类疾病的运动干预指导方案,为帮助制定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预防疾病的运动指导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入选WoS高被引论文,根据其对应领域和出版年中的高引用阈值,到目前为止,本高被引论文已被归入ESI对应学术领域中最优秀1%之列,成为上海体育学院首个ESI高被引论文。
近年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运动公共健康本科专业陆续获批。在“体医融合”国家战略背景下,探索创新型体医融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培养特色,提升“新医科”人才培养的学科内涵。在研究领域,以运动为切入点结合生命全周期健康理念,开展体力活动不足流行病学、儿童青少年运动行为及运动习惯流行病学、慢病/衰老运动营养、反健康教育、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研究等,培养具备预防医学、运动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2019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布了全球青少年运动趋势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81%的青少年缺乏运动。在我国,青少年运动量不足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超重与肥胖、近视和心理疾病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学校、家庭、社会的一大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推动青少年科学有序地开展运动,2016年以来,以陈佩杰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运动健康科学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概念,并构建了包括体育意识体育、体育知识、体育行为科技、体育技能、体质健康等五个维度在内的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目前,这个评价体系已经在上海全市中小学进行了应用,并开展了相应的数据收集。
从各方面反馈的应用情况来看,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提出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解决了长期以来无法对普通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评价的难题,为客观衡量、及时干预、科学指导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这个评价体系与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也完全契合,2020年10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强调了要“强化体育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 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促进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完善赛事体系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1年1月份的张家口崇礼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室外气温将近零下40°,三个背着大大器材包的黑影在雪白的山上顶风前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极寒和大风未能挡住他们的步伐,到达每一处捕捉点,他们都要停下,刘宇教授会仔细地检查设备,给学生演示如何正确架设传感器,顺着滑道,刘教授和学生们要架设xxx传感器。他们要做的是利用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实时采集运动员起跳角度、空中姿态、速度、距离等数据,帮助运动员提高训练水平。
极寒天气和当时尚未完工的配套设施,给户外数据采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只要国家队安排训练,刘宇教授和学生们都会赶在队伍之前抵达训练场,从上午9点一直忙到下午4点。60多岁的刘宇教授每月都要往返张家口3-4次,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生团队,特别是学生党员肩负起了团队当中最困难的任务。“队伍需要欧宝电竞,我们就在。团队一般分成两拨,一拨在山上采集出发台的数据,一拨在山下负责接收传感器的信息。”为了传送设备,两支小分队时常要在半山腰碰头交接,相当于40层楼高的阶梯是仅有的通道。作为团队中的党员,庄薇同学主动承担起了这项任务,“山上风大欧宝电竞,楼梯上还有积雪,旁边只有一根绳子保护,刚开始的确有些腿软,但也都挺过来了。”
从校园实验室到雪山训练场,刘宇教授带领学生们把论文“写”在了皑皑雪山。“之前更多的是埋头做实验,得到了很多数据结果,但能否运用到实践中常常是未知数。”面对学生的这种困惑,刘宇教授把学生们带出实验室,带到训练场,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真正走出实验室,走到应用中去,才真切体会到这些数据的价值。”
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下,由上海体育学院刘宇教授领衔的“冬季项目运动员技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团队积极对接我国各支冬季项目国家队和训练基地,克服了严寒、室外测试等恶劣条件,全面开展相关科技攻关研究与科技支撑服务,并在跳台滑雪、高山滑雪、速滑、花滑等项目的运动训练测试、运动损伤预防、护具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中国冰雪插上科技翅膀,也为运动健康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的方向。
运动健康科学不仅运用在体育竞赛中,更多的是使社会大众从中受益。团队骨干成员周成林教授近年来把研究关注点放在了运动戒毒康复方向。
周成林教授带领研究团队通过大样本数据调查与实验性研究不断进行探索,发现12周的有氧运动干预后的药物成瘾人员,能够有效降低其对药物的渴求度,缓解焦虑状态,同时工作记忆与抑制能力有明显改善,复吸率降低,戒断率明显提高。证明了在药物依赖人群的戒断与康复过程中,运动锻炼对其身体素质、行为表现、认知水平、神经反应等多个方面的促进效果。通过社会服务,周成林教授总结出运动戒毒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标准,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运动戒毒康复工作体系,主导了两本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相关运动戒毒康复工作已经在全国22个省市、40多个戒毒所实行,效果非常明显。通过帮助最基层的戒毒所开展戒毒工作,周成林教授开辟了运动健康的新领域,并取得了领先地位。
“最初听到要到戒毒所去做实验的时候还是蛮惊讶的,没有想到运动对戒毒也会产生作用。经过运动周期的恢复,成功帮助吸毒人员摆脱毒瘾让我觉得自己可以学有所用,真正利用运动科学服务社会感到特别有成就感。毕业后,我也在从事相关工作。”周成林教授的学生,2015届的博士毕业生王东石同学这样描述他跟周老师一起在戒毒所做研究的经历。
在博士在读期间,他跟随周成林教授走到全国5个强制隔离戒毒所,了解运动戒毒的开展的情况,开展了长达一年半的跟踪实施科学研究,探索运动戒毒对吸毒人员的积极效益。这些一线工作的积累,成就了现在的他,如今的他,承担了多项运动戒毒相关的国家级课题,活跃在推广和开展运动戒毒项目第一线,是浙江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运动戒毒工作的重要骨干成员。从导师的言传身教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研究技能的提升,更是家国情怀和使命在肩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所谓言传身教,就是用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在实践、基础、规范、行为、榜样上,带给学生正面影响。”周成林教授动情地分享道。欧宝电竞欧宝电竞欧宝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