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女运动员在某个项目的成绩,超过一般男性运动员——甚至是超过顶级男性运动员的情况。
目前正在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刘虹,除了三届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冠军外,还保持着两项世界纪录:
对应的,目前20公里和50公里竞走男子世界纪录,分别是1小时16分36秒和3小时35分27秒,相比女性的纪录显然要快不少。但是如果稍微降低标准,将刘虹的纪录成绩,或者刘虹几次大赛中表现的成绩与顶尖/普通男性选手比,差距并不明显,甚至于有些时候更优于男性。
光从成绩看——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金牌得主是中国的王凯华,1小时22分04秒,铜牌得主是金向前,1小时25分41秒。刘虹的纪录直接对比超过了铜牌成绩;50公里竞走,金牌得主胜木隼人的成绩是4小时03分30秒,刘虹的纪录对比亚运会是超过冠军成绩的;
2019年雅加达世锦赛男子50公里竞走,金牌得主的成绩是4小时02分20秒,依然比刘虹的纪录慢了近3分钟。
客观来说,雅加达亚运会和多哈世锦赛,比赛当地气温较高湿度也极大,这显然会极大影响选手的发挥,加上这类比赛选手对名次的考量要更高于成绩本身,所以最终成绩并不会特别亮眼。即便如此,对照一下,刘虹作为顶尖女性的实力,客观上也是与优秀的男性选手接近甚至完全可以掰掰手腕的。
上述只是成绩的直接对比,毕竟时间地点天气条件差别很大,这些又非常影响成绩。下面这个对比就要更有说服力的多——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期间,刘虹还在为复出做准备并没有参赛。而2019年多哈世锦赛,刘虹则是参加了20公里组别的竞走。显然除了不是同时同场进行,20公里竞走男女子的其它条件都几乎完全一致了:
刘虹20公里竞走成绩是1小时32分53秒,冠军;男子20公里金牌得主山西利和的成绩是1小时26分34秒,54个参赛者最终完赛40人,最后一名的成绩的是1小时44分25秒,刘虹的成绩放在男子选手里,正好与第19名相当。
即,田径世锦赛这种最顶级的田径赛场上,在多哈这种堪称有史以来最严酷的天气条件下,刘虹20公里竞走的表现,不光拿到女子第一,放眼所有完赛的男子选手里,依然能排到中游的行列。
综上,刘虹的例子可以说明,作为顶尖女子职业选手,在部分领域(比如长距离竞走上),是具备和顶尖男子选手较量的实力的,且成绩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是普通男子选手,顶尖女子运动员兴许还会有一定优势。即便男女选手客观上存在非常巨大的成绩差距。
再来说说刘虹最新这个世界纪录,不到4小时完成50公里竞走,是多么恐怖的存在——
50公里3小时59分15秒,平均每公里配速为4分47秒,时速为12.528km/h。折算下来,以这样的速度完成一场
放到实际的例子中,纽约马拉松是世界上完赛人数最大的马拉松赛事,也是公认的世界第一马拉松,2019年纽约马拉松53640名参赛者中,如果有人以这样的配速跑完全程科技,他/她将排名将会在4355左右,
生理层面,最衡量耐力水准的参数,最大摄氧量,男女的差别很大。因为女子每公斤体重的血液和心容积,血红蛋白含量,心输出量,以及氧脉搏都比男子低,而且女子肺容量,以及利用氧的能力也比男子低,加上男子有氧耐力本身就比女子强。
普通女性的最大摄氧量大约为33毫升/公斤/分钟,而男性则为42毫升/公斤/分钟。对于像刘虹一般优秀的运动员来说,她们的最大摄氧量将会更高,但是男性依旧要高于女性,并且还是不少。也就是说,女性要将氧气送入肌肉更为困难——这对于有氧耐力运动来说,就是成绩上的巨大差距。
但显然刘虹这样的顶尖女性选手通过更多的努力和付出,弥补了很多原本生理上的劣势,让她们足以和男性在成绩上作比较。
迄今刘虹所取得的成绩:2006年,多哈亚运会,20公里竞走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20公里竞走第四名;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20公里竞走冠军;2009年,柏林世锦赛,20公里竞走铜牌;2010年,广州亚运会,20公里竞走冠军;2011年,大邱世锦赛,20公里竞走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20公里竞走铜牌;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20公里竞走银牌;2015年,北京世锦赛,20公里竞走冠军;2015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拉科鲁尼亚站,20公里竞走世界纪录(1小时24分38秒);2016年,里约奥运会,20公里竞走冠军;2019年,中国全国竞走大奖赛,50公里竞走世界纪录(3小时59分15秒);2019年,多哈世锦赛,20公里竞走冠军。
刘虹原本可以作为以拥有大满贯的运动员完美退役,本着对竞走的热爱、为了激励年轻选手和更好的推广竞走运动,毅然决然选择付出征战东京奥运会,她也会是中国最有望蝉联2020年东京奥运会金牌的选手之一。祝福她好运,加油!
以前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男女运动员没有同场竞技的可能,在参加健身以后,男女之间的差别让我渐渐明白深层原因。
我们在赛场上看到的运动成绩就是训练效果的最终展现。比如男篮和女篮,就明显发现力量爆发的差距,而女子沙滩排球这种观赏性更多的赛事,吸引眼球的可能不是爆发力,而是健康有活力的体魄。对于男性运动,更追求热血、爆发力、速度等。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经济效益。为什么更多的体育赛事关注男性运动,更多的资金流向发展男子运动呢?因为这会带动经济。比如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就有运动机构在女性运动员的投资上远远低于男性,就是因为男性运动更具有经济效益,大家更愿意买票去看男性运动员摔跤。
影响女运动员训练成绩的主要因素包括:训练过程、最大摄氧量、运动经济性和乳酸阈。
比如说耐力运动。虽然说男女运动员的耐力运动训练形似相似,但是绝对运动量要低于男子运动员。在部分相似运动上,女性运动员比男性运动员慢10%左右。
举个例子。在1989年奥托尔对男女运动员的耐力进行了比较,比较内容是铁人三项游泳、自由骑行和长跑。在相似时间内完成运动训练的男女运动员,比较结果如下:
另外一个世生理学差异(平均)导致的最大摄氧量差异。比如说,生理学上体育,我们知道女性的心脏体积小于男性,血红蛋白低于男性,这就限制了最大摄氧量,另一个就是女性的体脂率高于男性,即使训练很刻苦,最大摄氧量都会有上限。
生理差距和耐力上限的差距,就让男女同场竞技显得非常不公平。这两个条件目前还没有在变性人身上得到可靠的实验数据。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体育赛事上,见到变性运动员参加女子赛事的时候,会质疑对女性运动员是否公平。
说到公平,男女运动员不仅仅在训练自己和教练安排以及设备配套的差距(过中国女足的训环境比男足差很多就是一个例子),在媒体平台上的曝光情况也不容乐观。尽管有数百万妇女和女孩在竞争,但他们不太可能在媒体上看到女性的运动榜样。举个例子,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对体育报道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体育运动与网络新闻和ESPN体育中心相比欧宝电竞,女性体育运动受到了宣传限制:2009年,女性体育运动播报仅占通线%。
我们普通人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达到最大摄氧量,一般运动员是经历3个月严格训练可以达到。在这种体能差距和训练资源差距下,我们还是不要奢求能够像专业运动员那样的高强度训练,也不要幻想轻易攀登珠穆朗玛峰或者前往青藏高原旅行了。
退役四年的现在,跟一个只在市队和大学校队受训过,受训时间有10年的的同龄男孩比,是我快。
跟我所在地方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全国业余比赛前几名的游泳爱好者比,25米他勉强能看到我的水花,50米以上,洗脚水都喝不到。
今年没有好好的恢复训练参加了某全国业余赛,成绩比大部分男子成绩要好,当然其他比我好的男子成绩以前也是专业队的…
身体素质方面,我之前一个回答也说了,高峰期可以带动身体的引体向上可以连续做三十几个,退役后去年还能二十几个,今年只能十几个了…
本人一级田径运动员 不想多说 任何项目顶尖的女子运动员和未受过训练的普通男子(就算他的天赋在强)都是没有可比性的 无论是技能类还是体能类
几年前我妈在广州火车站被抢包,我妈穿着高跟鞋一路追将上去,抢劫犯眼看要被追上最后扔下包自己跑了。
我妈年轻时是浙江省女子跨栏专业运动员,并非最好的,被抢那年她50多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