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决策部欧宝电竞署,坚持以创建省级体育现代化区为主线,以亚运筹办和网球中心场馆提升扩建为抓手,紧盯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体育事业各项工作协调稳健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龙湾体育发展新局面。
(一)惠民共享,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一是蓬勃开展,促进全民参与。成功举办全民健身跑线上赛、温州全民足球赛龙湾赛区选拔赛、区第五届围棋“棋王”赛、2022年“国庆杯”全省青少年足球精英挑战赛等30余项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带动全区各行各业3000余人次参与,推动体育运动成为生活风尚。同时,积极发动全区各单项体育协会、街道体育总会助力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比如,累计组织6个街道体总及14个区单项协会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活动45次,1300余人次参与;积极发动老体协助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累计完成108名;积极发动登山协会、经开区户外运动协会投入森林防火救火工作等。二是以小见大,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利用桥下空间、老旧厂房等零星闲置场地,因地制宜建成零创篮球公园、滨海外国语学校篮球场、南洋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全民健身广场等一批“家门口”的体育设施,实现人均体育面积2.86平方米。三是数字赋能,优化智慧服务。两区融合后,全区近1000余处体育场地、超3千名体育社会指导员、22个单项体育均录入“浙里办”体育公共服务专区,拓展智慧体育服务。同时,深化体育社团“三化五有”改革,基本实现辖区“1+8”体育社团全覆盖。
(二)深耕细作,培育体育发展新名片。一是推进“双球”运动。聚力打造龙湾辨识度的亚运标志性成果,区委区政府创新出台《大力发展“双球”运动,促进全民健身的实施意见》,立足“物+赛事”,投资近亿元实施网球中心场馆提升扩建工程,优先纳入区级乡村共同富裕项目先行启动,突出山水网球、活力网球、青春网球特色,力争做到精致精美,打造全市最美网球胜地和龙湾体育“新地标”。目前一期工程预计年内11月竣工(个别版块除外);二期工程总规局部调整、地块政策处理等前期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预计年内12月开工;聚焦“人+赛事”,依托奥体中心场馆优势,成功引进张玉宁足球俱乐部,举办全区业余足球联赛,切实推动足球运动普及。二是加快“两区”创建。全力创建省级体育现代化区。我区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创建工作正式纳入省级2022-2024创建周期范畴,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下阶段将加快落实创建软件和硬件指标,顺利完成创建工作。高标打造品牌赛事集聚区。充分利用温州奥体中心落户我区及温州国际网球中心的自身优势,积极发挥全市首家区级体司投融资平台作用,成功举办2022年全国摔跤锦标赛、全区业余足球联赛等重磅赛事活动,年内拟举办中国大众网球联赛总决赛、全国空手道青少年锦标赛、2022龙湾半程马拉松、大型群众体育展演及长三角双球主题对线项高规格赛事。同时,各条线通力合作、协同共进,以最短时间争创省级首批赛事集聚区,为打造“赛会之都、活力龙湾”金名片夯实基础。三是线上线下双向发力。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盘活民间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区级全民健身中心,天萌、卓诗尼体育综合体,永兴体育中心(二期)等体育基建项目;启动冠脉堂智慧体育角项目,构建“线上”参赛场景。积极招引“信唐智创”电竞项目落户龙湾,丰富群众体育新业态。
(三)高位推动,激发“体育+”融合新动能。一是深化“体教融合”。加快推进“体教融合”各项举措落实落细,成功推动33所学校与体育社团紧密结对,校园赛事年均参与人员达6000余人,参赛人数、规模、含金量均居全市同级前列水平;组队参加21项市青少年单项比赛,共获35金28银39铜,整体成绩稳中有升,特别重竞技项目,实现从重在参与到强势夺金;省级赛事荣获13.5金7银10铜(其中,十七届省运会获11.5金,提前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区的11金任务),国家级以上赛事荣获2金1银4铜的佳绩。同时,年内王璐瑶(射击),孙若箐(女排)2名优秀运动员分别被保送四川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重点高校就读。二是深化“体旅融合”。以体育赛事举办抓住体育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实现以体促旅,体旅融合。2022全国摔跤锦标赛期间吸引3000余人食宿龙湾长达10天带动经济消费900余万元;融合运动元素、斥资4930万元倾力打造的龙江路亚运公园,成功入选“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碳中和林”建设名单;网球项目(瑶溪钟秀园公园)被评为2022年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三是深化“体卫融合”。常态化开展免费体质监测活动,实现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占比达到94.5%以上,推动健身、健康“双处方”共融共促。
(四)精益求精,聚力亚运筹办新突破。自亚运筹办以来,我区狠抓运行体系建设、运行团队管理、运行保障协调、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等各项任务落地,特别是亚运延期举办“窗口期”,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项工作原则”及“四个阶段”工作任务及要求,在风险隐患排查、服务合同梳理研判、人员优化精简方案、场馆运行计划调整、场馆惠民开放、队伍作用发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期间,累计接待省、市亚运各类督查调研36次600余人、编发亚运专报9期、推出《汇聚体育力量 共建文明城市》系列报道28期。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架构。组建区委书记挂帅的“1正6副1秘书长”的亚运场馆运行团队组织领导架构,全力保障赛事高效运转。成立临时党总支,以党建引领亚运筹办攻坚。二是迭代升级运行计划。根据杭州亚组委部署,围绕开放办赛要求,在场馆运行计划2.0版的基础上,继续优化龙湾赛区任务书、赛事筹办工作进度等,于10月底编制出台场馆运行计划3.0版。三是高标塑造亚运城市形象。以亚运会龙湾任务书和巡察整改清单为抓手,坚持迎亚运与城市环境提升一体化推进,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高质量打造“亚运精品风景带”,切实推动城市环境品质和文明形象全方位提档升级。四是持续浓厚全民亚运氛围。紧抓亚运倒计时一周年有利契机,做精做实倒计时一周年系列活动,点燃全民亚运热情。精心组织开展全区业余足球联赛,进一步推动亚运氛围持续升温。五是强化亚运团队能力建设。紧抓一切磨砺锻炼的机会,培养团队意识,积累办赛经验,切实提升团队能力和实战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服务文明的亚运队伍。如,借助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举办全国摔跤锦标赛之机,积极组织团队成员参与,提升协作能力,凝聚战斗力与向心力。特别是因疫情防控需要,运行团队成建制转入奥体中转站,开展全国中高风险地区航班处置分流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责任与担当。截至11月8日,累计集中处置来自全国中高风险地区航班215个分流旅客15165人。
一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体育。我区现有体育基础设施存在着体育场馆数量偏少、规模类型偏小等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多样化健身需求,特别是缺乏区级全民健身中心,对标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创建标准还有差距。二是体育产业项目落地难、规模小。当前,区级体育功能设施规划存在用地紧缺,且产业政策倾斜不够明显,导致优质体育产业项目招引难。同时,两区融合后,产业布局不均衡,特别是现有体育产业规模整体偏小,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不高,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待开发。三是体育队伍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含下属单位)共有工作人员19人,年龄结构分布不均,呈现老龄化。目前,中心除了履行好体育部门职责业务外,还需承担双组双促、体育行业监管职责等。同时,我们履行的行业监管是有形监管,需下沉力量到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双减督查等。此外,经开区4个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回归后,相当于在原来工作量基础上新增了40%,而人员仅增加了3名(含班子成员2名),与我们目前承担的职能与任务极不匹配。
2023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体育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全区体育战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响应群众期盼需求,大力推进“双球”运动,全力完成“两区”创建,奋力打好亚运筹备攻坚战,持续推动龙湾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抓重点创亮点,做“精”亚运筹办。一是优化运行计划。按照开放办赛要求,继续改进完善筹办工作短板缺项,优化调整运行机制、工作制度等,进一步迭代升级场馆运行计划。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抽调欧宝电竞精兵强将充实运行团队,严格按时序节点要求陆续进驻场馆,全面开展能力素质培训。同时,紧抓2023全国摔跤锦标赛、全国飞盘及龙湾半程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契机,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参与赛事服务保障,锻造队伍综合能力。三是深化标志性成果。持续提炼总结“双球”运动、品牌赛事高地等亚运标志性成果,细化实施路径,明确实施步骤,形成一批具有“亚运记忆”的代表性项目。网球方面,积极申办中国网球巡回赛(温州站),为打造培育自主IP“温网”赛事奠定基础,切实推动温州(龙湾)网球运动向纵深发展;足球方面,启动实施“一街一足球场地”建设行动,以足球特色校为试点,深化与体育院校战略合作,打通足球特长生培养输送渠道。四是保障运行就绪。组织开展单项和综合测试赛及“赛时一天”等各类演练,查漏补缺、补齐短板;持续调整完善观众服务、餐饮、交通、医疗等开放式服务政策,完成场馆联调联试,确保场馆运行全面就绪。五是浓厚亚运氛围。统筹设计、布置以户外大屏、街角小品等为载体的城市亚运景观和观赛空间,做到大气美观、规范有序;做精做实倒计时100天、火炬传递、赛会志愿者出征等重大仪式活动。
(二)抓落实补短板,做“优”体育设施。一是推进网球中心场馆扩建工程。狠抓场馆扩建项目工程进度,力争于2023年内完工,为温州网球公开赛举办提供场地保障,全力打造全市首个集生产销售、运动休闲、健身服务、培训寄宿及赛事承办为一体的网球综合训练基地,实现具备国际、国内重大单项网球赛事的承接能力与水平。二是推进惠民体育设施完善。补齐体育场地设施短板,兑现完成四大类共17项体育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聚焦群众“有感可及”,建成一批群众满意、质量过硬的“家门口”体育设施,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新突破。同时,加快打造钟秀园公园为标准体育公园,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区级全民健身中心是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创建的前置条件,2023年将加快推进区级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卓诗尼体育综合馆)的建设,全力推进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创建。
(三)抓基础惠民生,做“广”全民健身。一是丰富群众体育供给。将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绿色生态等主题相融合,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登山日、亚运倒计时100天大型群众展演等活动;谋划举办龙湾区首届足球、网球邀请赛,推动“双球”运动实施计划落地见效;加快形成龙湾半程马拉松,亲子露营大赛,全国摔跤、柔道、空手道等品牌赛事。二是优化体育社会组织结构。加快推动两区体育社团融合发展,建立健全街道级体育总会,推动3A以上体育社团不低于总数的70%,5A体育社团取得新突破;推进体育总会实体化运作,基本实现街道、村社“三员”(基层体育委员、卫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建立社团退出机制,汇总梳理各体育协会活动开展情况,对常年不开展活动、“名存死亡”协会等予以清理,倒逼社团健康持续发展。三是深化“数字体育”建设。围绕“体有所健”,加快推进体育数字化改革,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组织”模式,打造提升数字化百姓健身房、全民健身地图等智慧体育服务体系,有效满足群众需求。
(四)抓备战蓄后劲,做“强”竞技体育。一是打造体教融合“龙湾样板”。加快推进区级体育特色校创建,深入实施全省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制度,积极创新体育竞赛模式,定期举办区级青少年运动会、单项校际比赛。强化与市体校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市体校特色优秀项目资源,选派适龄优秀运动员定向培养、业余走训合作,积极探索市、区人才培养输送“一条龙”新型合作模式,增强龙湾竞技体育发展后劲。二是抓好备战参赛。全力配合备战参赛杭州亚运会、第三届青运会,跟踪保障我区参赛亚运会、青运会运动员的后勤服务和科研支持,争取取得新突破。举办好区本级网球、足球、棋类、游泳等14项赛事。三是完善业训基地布局。优化竞训项目布局,突出龙湾特色,集中力量做强网球、足球、排球、游泳、射击等优势项目,拓展武术、拳击、柔道等重竞技潜力项目,形成一批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项目集群。
(五)抓市场促改革,做“活”体育产业。一是聚力品牌赛事打造。持续放大亚运品牌效应,谋划举办全国摔跤锦标赛、全国排球超级联赛、全国空手道、飞盘等品牌赛事,积极推进温州网球公开赛等高水平赛事落地龙湾,培育具有温州标志性影响力自主“温网”赛事。二是深化“体育+”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我区山水资源、依托美丽田园、借助文化优势,进一步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谋划推进钟秀园体育公园等重大体育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成果。三是壮大体育投融资平台。发挥区体投作用,配强队伍力量,优化资产结构,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重大体育项目融资、建设、管理。同时,强化与市体投的战略合作,引进举办大型国字号品牌赛事,着力提升后亚运时代体育场馆利用率。
一是加强体育产业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体育消费补贴政策力度,促进疫情常态化下的体育消费,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同时,持续优化体育产业发展各项配套政策,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二是加强体育干部队伍培养。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干部人才的培养,拓宽用人用编渠道,增加落实人员编制,进一步充实体育干部队伍,推进体育干部队伍建设走在前列。
三是加大财政资金保障。体育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各级党委、政府要确保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大力支持体育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特别是涉及全区重大体育战略、重点体育民生工程、重要体育赛事等方面要统筹协调、优先保障,为全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决策部署,坚持以创建省级体育现代化区为主线,以亚运筹办和网球中心场馆提升扩建为抓手,紧盯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体育事业各项工作协调稳健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龙湾体育发展新局面。
(一)惠民共享,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一是蓬勃开展,促进全民参与。成功举办全民健身跑线上赛、温州全民足球赛龙湾赛区选拔赛、区第五届围棋“棋王”赛、2022年“国庆杯”全省青少年足球精英挑战赛等30余项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带动全区各行各业3000余人次参与,推动体育运动成为生活风尚。同时,积极发动全区各单项体育协会、街道体育总会助力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比如,累计组织6个街道体总及14个区单项协会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活动45次,1300余人次参与;积极发动老体协助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累计完成108名;积极发动登山协会、经开区户外运动协会投入森林防火救火工作等。二是以小见大,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利用桥下空间、老旧厂房等零星闲置场地,因地制宜建成零创篮球公园、滨海外国语学校篮球场、南洋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全民健身广场等一批“家门口”的体育设施,实现人均体育面积2.86平方米。三是数字赋能,优化智慧服务。两区融合后,全区近1000余处体育场地、超3千名体育社会指导员、22个单项体育均录入“浙里办”体育公共服务专区,拓展智慧体育服务。同时,深化体育社团“三化五有”改革,基本实现辖区“1+8”体育社团全覆盖。
(二)深耕细作,培育体育发展新名片。一是推进“双球”运动。聚力打造龙湾辨识度的亚运标志性成果,区委区政府创新出台《大力发展“双球”运动,促进全民健身的实施意见》,立足“物+赛事”,投资近亿元实施网球中心场馆提升扩建工程,优先纳入区级乡村共同富裕项目先行启动,突出山水网球、活力网球、青春网球特色,力争做到精致精美,打造全市最美网球胜地和龙湾体育“新地标”。目前一期工程预计年内11月竣工(个别版块除外);二期工程总规局部调整、地块政策处理等前期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预计年内12月开工;聚焦“人+赛事”,依托奥体中心场馆优势,成功引进张玉宁足球俱乐部,举办全区业余足球联赛,切实推动足球运动普及。二是加快“两区”创建。全力创建省级体育现代化区。我区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创建工作正式纳入省级2022-2024创建周期范畴,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下阶段将加快落实创建软件和硬件指标,顺利完成创建工作。高标打造品牌赛事集聚区。充分利用温州奥体中心落户我区及温州国际网球中心的自身优势,积极发挥全市首家区级体司投融资平台作用,成功举办2022年全国摔跤锦标赛、全区业余足球联赛等重磅赛事活动,年内拟举办中国大众网球联赛总决赛、全国空手道青少年锦标赛、2022龙湾半程马拉松、大型群众体育展演及长三角双球主题对线项高规格赛事。同时,各条线通力合作、协同共进,以最短时间争创省级首批赛事集聚区,为打造“赛会之都、活力龙湾”金名片夯实基础。三是线上线下双向发力。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盘活民间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区级全民健身中心,天萌、卓诗尼体育综合体,永兴体育中心(二期)等体育基建项目;启动冠脉堂智慧体育角项目,构建“线上”参赛场景。积极招引“信唐智创”电竞项目落户龙湾,丰富群众体育新业态。
(三)高位推动,激发“体育+”融合新动能。一是深化“体教融合”。加快推进“体教融合”各项举措落实落细,成功推动33所学校与体育社团紧密结对,校园赛事年均参与人员达6000余人,参赛人数、规模、含金量均居全市同级前列水平;组队参加21项市青少年单项比赛,共获35金28银39铜,整体成绩稳中有升,特别重竞技项目,实现从重在参与到强势夺金;省级赛事荣获13.5金7银10铜(其中,十七届省运会获11.5金,提前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区的11金任务),国家级以上赛事荣获2金1银4铜的佳绩。同时,年内王璐瑶(射击),孙若箐(女排)2名优秀运动员分别被保送四川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重点高校就读。二是深化“体旅融合”。以体育赛事举办抓住体育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实现以体促旅,体旅融合。2022全国摔跤锦标赛期间吸引3000余人食宿龙湾长达10天带动经济消费900余万元;融合运动元素、斥资4930万元倾力打造的龙江路亚运公园,成功入选“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碳中和林”建设名单;网球项目(瑶溪钟秀园公园)被评为2022年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三是深化“体卫融合”。常态化开展免费体质监测活动欧宝电竞,实现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占比达到94.5%以上,推动健身、健康“双处方”共融共促。
(四)精益求精,聚力亚运筹办新突破。自亚运筹办以来,我区狠抓运行体系建设、运行团队管理、运行保障协调、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等各项任务落地,特别是亚运延期举办“窗口期”,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项工作原则”及“四个阶段”工作任务及要求,在风险隐患排查、服务合同梳理研判、人员优化精简方案、场馆运行计划调整、场馆惠民开放、队伍作用发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期间,累计接待省、市亚运各类督查调研36次600余人、编发亚运专报9期、推出《汇聚体育力量 共建文明城市》系列报道28期。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架构。组建区委书记挂帅的“1正6副1秘书长”的亚运场馆运行团队组织领导架构,全力保障赛事高效运转。成立临时党总支,以党建引领亚运筹办攻坚。二是迭代升级运行计划。根据杭州亚组委部署,围绕开放办赛要求,在场馆运行计划2.0版的基础上,继续优化龙湾赛区任务书、赛事筹办工作进度等,于10月底编制出台场馆运行计划3.0版。三是高标塑造亚运城市形象。以亚运会龙湾任务书和巡察整改清单为抓手,坚持迎亚运与城市环境提升一体化推进,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高质量打造“亚运精品风景带”,切实推动城市环境品质和文明形象全方位提档升级。四是持续浓厚全民亚运氛围。紧抓亚运倒计时一周年有利契机,做精做实倒计时一周年系列活动,点燃全民亚运热情。精心组织开展全区业余足球联赛,进一步推动亚运氛围持续升温。五是强化亚运团队能力建设。紧抓一切磨砺锻炼的机会,培养团队意识,积累办赛经验,切实提升团队能力和实战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服务文明的亚运队伍。如,借助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举办全国摔跤锦标赛之机,积极组织团队成员参与,提升协作能力,凝聚战斗力与向心力。特别是因疫情防控需要,运行团队成建制转入奥体中转站,开展全国中高风险地区航班处置分流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责任与担当。截至11月8日,累计集中处置来自全国中高风险地区航班215个分流旅客15165人。
一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我区现有体育基础设施存在着体育场馆数量偏少、规模类型偏小等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多样化健身需求,特别是缺乏区级全民健身中心,对标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创建标准还有差距。二是体育产业项目落地难、规模小。当前,区级体育功能设施规划存在用地紧缺,且产业政策倾斜不够明显,导致优质体育产业项目招引难。同时,两区融合后,产业布局不均衡,特别是现有体育产业规模整体偏小,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不高,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待开发。三是体育队伍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含下属单位)共有工作人员19人,年龄结构分布不均,呈现老龄化。目前,中心除了履行好体育部门职责业务外,还需承担双组双促、体育行业监管职责等。同时,我们履行的行业监管是有形监管,需下沉力量到一线开展疫情防控欧宝电竞、双减督查等。此外,经开区4个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回归后,相当于在原来工作量基础上新增了40%,而人员仅增加了3名(含班子成员2名),与我们目前承担的职能与任务极不匹配。
2023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体育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全区体育战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响应群众期盼需求,大力推进“双球”运动,全力完成“两区”创建,奋力打好亚运筹备攻坚战,持续推动龙湾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抓重点创亮点,做“精”亚运筹办。一是优化运行计划。按照开放办赛要求,继续改进完善筹办工作短板缺项,优化调整运行机制、工作制度等,进一步迭代升级场馆运行计划。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抽调精兵强将充实运行团队,严格按时序节点要求陆续进驻场馆,全面开展能力素质培训。同时,紧抓2023全国摔跤锦标赛、全国飞盘及龙湾半程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契机,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参与赛事服务保障,锻造队伍综合能力。三是深化标志性成果。持续提炼总结“双球”运动、品牌赛事高地等亚运标志性成果,细化实施路径,明确实施步骤,形成一批具有“亚运记忆”的代表性项目。网球方面,积极申办中国网球巡回赛(温州站),为打造培育自主IP“温网”赛事奠定基础,切实推动温州(龙湾)网球运动向纵深发展;足球方面,启动实施“一街一足球场地”建设行动,以足球特色校为试点,深化与体育院校战略合作,打通足球特长生培养输送渠道。四是保障运行就绪。组织开展单项和综合测试赛及“赛时一天”等各类演练,查漏补缺、补齐短板;持续调整完善观众服务、餐饮、交通、医疗等开放式服务政策,完成场馆联调联试,确保场馆运行全面就绪。五是浓厚亚运氛围。统筹设计、布置以户外大屏、街角小品等为载体的城市亚运景观和观赛空间欧宝电竞,做到大气美观、规范有序;做精做实倒计时100天、火炬传递、赛会志愿者出征等重大仪式活动。
(二)抓落实补短板,做“优”体育设施。一是推进网球中心场馆扩建工程。狠抓场馆扩建项目工程进度,力争于2023年内完工,为温州网球公开赛举办提供场地保障,全力打造全市首个集生产销售、运动休闲、健身服务、培训寄宿及赛事承办为一体的网球综合训练基地,实现具备国际、国内重大单项网球赛事的承接能力与水平。二是推进惠民体育设施完善。补齐体育场地设施短板,兑现完成四大类共17项体育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聚焦群众“有感可及”,建成一批群众满意、质量过硬的“家门口”体育设施,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新突破。同时,加快打造钟秀园公园为标准体育公园,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区级全民健身中心是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创建的前置条件,2023年将加快推进区级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卓诗尼体育综合馆)的建设,全力推进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创建。
(三)抓基础惠民生,做“广”全民健身。一是丰富群众体育供给。将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绿色生态等主题相融合,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登山日、亚运倒计时100天大型群众展演等活动;谋划举办龙湾区首届足球、网球邀请赛,推动“双球”运动实施计划落地见效;加快形成龙湾半程马拉松,亲子露营大赛,全国摔跤、柔道、空手道等品牌赛事。二是优化体育社会组织结构。加快推动两区体育社团融合发展,建立健全街道级体育总会,推动3A以上体育社团不低于总数的70%,5A体育社团取得新突破;推进体育总会实体化运作,基本实现街道、村社“三员”(基层体育委员、卫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建立社团退出机制,汇总梳理各体育协会活动开展情况,对常年不开展活动、“名存死亡”协会等予以清理,倒逼社团健康持续发展。三是深化“数字体育”建设。围绕“体有所健”,加快推进体育数字化改革,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组织”模式,打造提升数字化百姓健身房、全民健身地图等智慧体育服务体系,有效满足群众需求。
(四)抓备战蓄后劲,做“强”竞技体育。一是打造体教融合“龙湾样板”。加快推进区级体育特色校创建,深入实施全省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制度,积极创新体育竞赛模式,定期举办区级青少年运动会、单项校际比赛。强化与市体校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市体校特色优秀项目资源,选派适龄优秀运动员定向培养、业余走训合作,积极探索市、区人才培养输送“一条龙”新型合作模式美食,增强龙湾竞技体育发展后劲。二是抓好备战参赛。全力配合备战参赛杭州亚运会、第三届青运会,跟踪保障我区参赛亚运会、青运会运动员的后勤服务和科研支持,争取取得新突破。举办好区本级网球、足球、棋类、游泳等14项赛事。三是完善业训基地布局。优化竞训项目布局,突出龙湾特色,集中力量做强网球、足球、排球、游泳、射击等优势项目,拓展武术、拳击、柔道等重竞技潜力项目,形成一批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项目集群。
(五)抓市场促改革,做“活”体育产业。一是聚力品牌赛事打造。持续放大亚运品牌效应,谋划举办全国摔跤锦标赛、全国排球超级联赛、全国空手道、飞盘等品牌赛事,积极推进温州网球公开赛等高水平赛事落地龙湾,培育具有温州标志性影响力自主“温网”赛事。二是深化“体育+”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我区山水资源、依托美丽田园、借助文化优势,进一步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谋划推进钟秀园体育公园等重大体育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成果。三是壮大体育投融资平台。发挥区体投作用,配强队伍力量,优化资产结构,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重大体育项目融资、建设、管理。同时,强化与市体投的战略合作,引进举办大型国字号品牌赛事,着力提升后亚运时代体育场馆利用率。
一是加强体育产业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体育消费补贴政策力度,促进疫情常态化下的体育消费,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同时,持续优化体育产业发展各项配套政策,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二是加强体育干部队伍培养。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干部人才的培养,拓宽用人用编渠道,增加落实人员编制,进一步充实体育干部队伍,推进体育干部队伍建设走在前列。
三是加大财政资金保障。体育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各级党委、政府要确保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大力支持体育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特别是涉及全区重大体育战略、重点体育民生工程、重要体育赛事等方面要统筹协调、优先保障,为全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